疼痛通常是由于伤害性刺激引起,伴有不愉快情绪体验的一种感觉,刺激可由外部作用于体表,如暴力、温度等,其感觉定位准确,刺激也可来自内部,通过内脏神经传入,其定位较模糊,疼痛还常由于心理原因引起。疼痛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疼痛象征危险的信号,促使人们紧急行动,避险去害。在医学上,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疼痛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
01 分类
身体可认知的最低疼痛体验称为痛阈,疼痛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靠患者的主诉,它的分类有多种多样。
按部位分
有头痛、胸痛、腰痛和腰背痛,有的疼痛称为牵涉痛,如心绞痛疼痛常放射至左肩、臂和腕。
按系统分
神经痛,如中枢神经损害引起的疼痛称为中枢性疼痛。
按时程和程度分
疼痛可分为急性痛、慢性痛和轻、中、重度痛等。
按原因分
有炎症痛、癌痛等,有的截肢患者,甚至先天缺肢畸形的患者仍可感到自己不复存在的或根本未曾有过的肢体疼痛,称之为幻肢痛。 02 疼痛机制 (1)由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引起,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均可造成伤害性刺激,如刀割、电流、高温、强酸、强碱等。
(2)细胞发炎或损伤时释放入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乙酞胆碱、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亦可引起疼痛或痛觉过敏,受损伤部位前列腺素的存在,也极大地增强这些化学物质的致痛作用。
(3)通过皮肤和组织中的神经末梢,作为伤害性感觉器将各种能量形式的损害性刺激,通过神经冲动,传入到高级疼痛中枢-丘脑-大脑皮质,引起疼痛的感觉和反应。
20 世纪60年代Melzack 和Wall提出闸门控制学说,该学说的核心是脊髓的节段性调制,脊髓背角胶质区(SG)神经元起关键的闸门作用。控制着痛觉信息的向中枢传递,本身并受周围神经粗(A 纤维)、细(C 纤维)纤维传入活动和高级中枢下行控制作用的影响,细纤维的传入冲动闸门开放,将痛觉信息内传;粗纤维的传入冲动使闸门关闭,中断痛觉信息的传递,同时激活脑部高级中枢通过下行控制系统控制闸门的活动。因此,任何使细纤维活动增强和(或)粗纤维活动减弱均可导致疼痛。
到70年代,人们进一步发现,当电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时释放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它存在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的神经细胞含有丰富的脑啡肽,另外还有内啡肽、强啡肽等内源性多肽,它们都具有极明显的镇痛效果,为内源性疼痛抑制系统。
03 防治疼痛
任何减弱细纤维传入和(或)加强粗纤维传入的措施均有助于治疗或缓解疼痛。
(1)传统局麻药封闭或阻断传入通路的细纤维活动。
(2)推拿、按摩、热疗、电疗等物理疗法均可以缓解疼痛。
(3)针灸疗法
(4)药物治疗,如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还有一些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还一些非固醇类抗炎药也开始应用。
(5)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永久性破坏或中断疼痛上行解剖通路的外科手术疗法。
(6)心理疗法:对于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可进行安慰、暗示、催眠、松弛训练和生物反馈等心理治疗。
04 电位疗法
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据文献报道,电位疗法可以大大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并减轻其抑制过程,也可以降低周围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提高痛阈,有轻度止痛效果。
兰州军区总医院李军报道具有疼痛症状的66例患者,其中软组织损伤24例,神经痛12例,颈、腰椎病9例,关节炎6例。其他病例15例。
电位疗法采用全身加局部治疗,在治疗中不用任何药物和其他物理疗法,在电位疗法的66例中,对疼痛评分降至0~3分的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² =27. 77,P<0.01)(表8-7)▼。
使用电位治疗仪治疗15次后痛阈、耐痛阈均有升高,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对痛评分进行t检验,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痛阈、耐痛阈,痛评分测定其结果见表8-8▼。
远光瑞康电位治疗仪
文章摘自《高电位交变场临床应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鄂)-非经营性-2018-0053号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598号